留学资讯
返回上一页疫情后时代国际文化传播新突破
发布日期:2024-12-17
今年12月,德国迎来了久违了的白色圣诞季。天气虽然寒冷,室内室外却都浸泽在节日的温馨和喜悦之中。诺特海姆欧洲学校的师生在这圣诞季里更是忙碌并兴奋着。从11月开始,学校师生就在为“中国传统绘画展”的开幕做着准备
为促进中德文化交流,传播中国艺术文化,从7月中至9月初,德国教育联盟在诺特海姆欧洲学校举办了“德国教育联盟艺术课堂”。本期艺术课堂特邀来自南京大学书画学院的吴老师为中德学生讲授中国绘画艺术,并带领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艺术课堂结束后,德国学生们的绘画作品震惊了校领导。他们决定和德国教育联盟联手为这些作品举办一场画展。德国教育联盟李教授欣然答应,并将借此机会向诺特海姆欧洲学校赠送一件特殊的礼物。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12月15日“中国传统绘画展”(Traditionelle chinesische Malerei)在诺特海姆欧洲学校开幕。所有展出的作品都由德国学生根据中国传统美术技法绘制。重点展出的作品有:锦鲤戏莲、石中金兰、碧叶荷花、出水芙蓉,鱼翔浅底、苍竹熊猫。
开幕仪式开始前半小时就有学生来抢座位,对即将开始的活动满怀期待。晚到的同学和老师只能自己搬来椅子见缝插针找地方坐。
11:30分,开幕式正式开始。首先由诺特海姆欧洲学校校长迪克.克瓦里克先生作开场发言。他回顾了诺特海姆欧洲学校和中国合作院校长达十多年的友谊,以及在此期间进行的交流与合作;他强调了德国教育联盟多年来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德国教育联盟的倾力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校长发言后,德国教育联盟王晓菁博士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了本次画展的前传与今生。随后,四位德国学生代表上台讲述了他们参加艺术课堂的有趣经历,以及在完成艺术作品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紧接着,就是德国师生翘首以盼的环节:德国教育联盟学生介绍美术意象的文化
与哲学意义。外国友人通常不太理解中国绘画的主题:中国人为什么要画这些花?这些草?这些鱼?于是,在开幕式上,我们的德国教育联盟学生用流利清晰的德语,以几乎完全脱稿的形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为台下的师生讲述了每一幅画中重点意象的哲学内涵、文化背景、文学典故,以及日常应用。
学生大方得体的风度,细致详尽的讲解惊艳了在场的所有师生。”终于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真希望有一天我的汉语能像他们的德语那么好。台下的德国学生们窃窃私语,啧啧赞叹。副校长皮特.斐柏克先生亲自上台,对德国教育联盟学生的介绍表示了感谢。
在热烈的掌声中接着上场的是德国教育联盟领导。他将为开幕式致辞,并向诺特海姆欧洲学校赠送神秘礼物。学校文理高中三位高三的德国学生自告奋勇为领导的发言担任翻译。关于翻译,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由于疫情的关系,诺特海姆欧洲学校文理高中里学习汉语的德国学生已经三年没有机会在出访中国时,或者接待中国访客时担任翻译了。所以当他们得知有中国客人要来发言时,有三位学生争着要过一把当翻译的瘾。他们又想尝试中翻德,又想挑战德译中。最后李教授先生决定”聘用“全部三位翻译,并且他会随机说德语和汉语。如果他说德语,学生就译成汉语;如果他说汉语,学生就译成德语。接到这么刺激的任务三位德国学生非常高兴。他们把这个任务作为提高和展示自己汉语水平的机会。
在致辞中,李教授先生回溯了与学校的友谊,讲述了举办德国教育联盟艺术课堂的初衷:“我们非常感谢诺特海姆欧洲学校培养了很多中国学生。他们很多已经在德国的公司工作,或者在德国的大学学习。德国教育联盟是诺特海姆欧洲学校的老朋友。我得知疫情以来学校的中国旅行无法进行之后,我就一直在考虑,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怎样才能让德国学生不出学校就能体验中国文化呢?我们就想出了举办绘画班的想法。德国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了解中国艺术、拓展视角、增强跨文化理解力。今后,我们还会努力致力于为中德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
随后,李教授先生揭秘了即将出场的神秘礼物:”为了郑重地感谢诺特海姆欧洲学校对文化交流的支持,我邀请了中国著名画家程义伟先生为诺特海姆的地标夜剧场(Theater der Nacht)和中国安徽的黄山创作了一幅画《万里为邻》,并把它赠予诺特海姆欧洲学校。欢迎大家有机会去中国。热情的中国学生和老师们期待着和你们交流。“
在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李教授先生将画作递到了克瓦里克先生的手中。
在水墨青山的背景下,黄山的迎客松向遥立的夜剧场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位远方的朋友。画作的右上角题有张九龄的名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诺特海姆欧洲学校副校长皮特.斐柏克先生不仅是一位教育学家,更是一位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随后进行的讲话中,他不仅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且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这幅画作的构图和内容,最后还从文学的角度介绍了张九龄的这句诗句的内涵,以及它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现实意义。
开幕活动将近尾声,但依然惊喜不断。在斐柏克先生宣布画展正式开始后,德国教育联盟特邀古筝表演者吴子璇女士的演奏又把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间关莺语,幽咽泉流,冰泉冷涩,珠落玉盘......台下听众时而屏气凝神,时而掌声雷动。这是大部分德国师生第一次见到和听到古筝这个乐器。
音乐过后是德国教育联盟赞助的中式点心自助派对。中德同学们、中德同事们互相问候交谈,赏画品茶,合影留念。这一刻的欢笑,这一刻的氛围,这一刻的情谊,会和这幅《万里为邻》一起,长长久久地留在这里,留在这里每个人的心里。
疫情期间,文化交流陷入了一个“小冰川期”。后疫情时代,“破冰”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有效地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德国教育联盟设计了三个“维度”的策略:维系兴趣,维系情感,维系沟通;在此基础上强调文化传播要有温度,有深度,有持久度。德国教育联盟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维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正如李教授先生在发言中提出的:德国教育联盟会继续努力,致力于为中德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